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夏堡 XO 雅文邑

夏堡雅文邑 Chabot Armagnac 在香港零售店非常少見,一般見於各大免稅店。一方面白蘭地在香港已經式微,不少新進的型格人士視白蘭地為老土的酒品,另一方面,就算是喝白蘭地的,大部份飲家都會喝干邑,還要是大牌子的干邑,所以雅文邑 Armagnac 在香港真的不甚流行。不少買雅文邑的飲家,都是見她價錢比干邑便宜,又有些沒有留意白蘭地中干邑及雅文邑的分別,於是便開始了和雅文邑的邂逅,展開了另一段香蜜之戀,糾纏於飲家,干邑和雅文邑的 3P 關係之中....

Chabot XO Superior Armagnac, 700 ml, ABV 40

小弟早前喝過這個品牌的拿破崙級雅文邑(茶煲拿破崙),花果香氣怡人,酒質柔順,整體上素質不錯。現在且嚐嚐其進階版的 XO 級雅文邑的水準如何。

氣味: 濃郁花香,蜜餞,淡淡的肉桂
口味: 酒體厚實,蜜餞,花蜜,堅果,混合香料,柔和橡木丹寧
餘蘊: 頗長,主要延續蜜餞及柔順的橡木味道,溫暖感
結論: 濃厚花果香味,甜蜜,酒體厚實,橡木桶味柔順,很好喝。夏堡 XO 雅文邑於免稅店的價錢只是大品牌的 XO 級干邑的一半左右,且不管甚麼干邑及雅文邑與品牌的分別,純粹以喝白蘭地的享受計,這款夏堡 XO 雅文邑可算是抵飲之選。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高科技磁能線系列之山崎十二年單一麥芽梅酒

對上的一篇高科技磁能線系列,主要是研究能否利用強國的超高科技磁能線山寨級技術,對現今威士忌界很吃香的 Cask Finishing 造就的 Cash Finishing, 進行迅間練成的可行性。

就蘇格蘭威士忌調合法蘭西干邑的迅間練成已有小成,現在來一個充滿東方風味的 Finishing 實驗吧!

倭國的三得利酒廠名下有一款特別的"後熟"威士忌,就是匪夷所思的梅酒過桶威士忌,其中例子有 Yamazaki 14 years 梅酒桶 Finishing 及新出品的 Hibiki 響 12 年。前者是單一麥芽威士忌,後者為混有梅酒過桶威士忌原酒的調合威士忌。兩者在骯港也不易購買得到,小弟手上正好有一瓶山崎十二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及自釀的中山梅酒,那麼就來一次超高科技磁能線山寨級迅間練成吧!

山崎十二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X 自釀中山梅酒

老規矩,約 25 ml 威士忌基酒中先加入三數滴梅酒,氣味上立時呈現梅子酸味,其餘味道仍算穩定,該酸味雖微弱,但已令香氣變得不平衡。相反入口酸味不太明顯,蜜餞的甜味卻反而加重,味道尚算不錯。再加入三數滴梅酒,氣味已變得很酸,香氣已經失衡,口味上梅子酸味開始明顯,味道變得不調和,唯威士忌的風味猶在。再次加入三數滴梅酒,氣味及口味上已經很"梅酒化"了,但仍可入口。到兩者比例達到約一比一時,這杯所謂的過桶迅間練成的酒已變得難以入口,喝起來有像是喝變酸了的壞酒的感覺。

看來小弟的強國山寨技術還未到家,與國家級的硬之煉膠術師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高科技磁能線系列之 Johnnie Walker Gold Label VSOP Cognac

Johnnie Walker 不是蘇格蘭威士忌的牌子麼?怎麼會有法蘭西的 Cognac 出品?

既然列入高科技磁能線系列,Johnnie Walker 有金牌 VSOP 干邑,有甚麼出奇?

近年不少威士忌廠家大玩"過桶" Cask Finishing ("兩碌木"),到了今天,缽酒桶,霖酒桶,馬德拉桶,紅酒桶,法國蘇玳與匈牙利 Tokaji 甜酒桶也拿來用作"過桶"陳年威士忌之用,過桶的目的就是要將木桶原酒的風味滲入到威士忌的酒液之中,令威士忌帶有"獨特"的風格。說到干邑過桶,除了蘇格蘭的 Arran 有玩干邑過桶的 Hardy Napoleon Cognac Cask Finish 之外,連加拿大的 Crown Royal 也出了款干邑過桶的 Cask No 16。說不定將來會有玉冰燒或女兒紅的 Pot Finishing 威士忌了!

說開"強國",自從小弟由"事頭婆"過底到阿爺的"強國"也有一段日子,經過多年的浸淫下,"強國"那種超高科技的山寨精神不多不少也沾染了一些。那些"過桶" Cask Finishing 威士忌說短也要三數年才能練成,小弟忽發奇想,應用"強國"山寨高科技磁能線技術,來一記蘇格蘭威士忌調合法蘭西干邑的瞬間練成!

Johnnie Walker Golden Label 18 years Scotch Blended Whisky X
Rémy Martin VSOP Fine Champagne Cognac

以約 25 ml 的 JW Gold 為基酒,先模擬過桶的小量酒桶原酒滲透的情況,加入三數滴干邑。氣味方面果香加重,口味上果甜增加, 其餘調子不變。隨著干邑的成份增加,果味益發明顯,麥芽及泥煤風味減退,酒身變得較柔和。到 JW Gold 及干邑的比例約達一比一時,氣味上主要為甜瓜皮的香氣,威士忌的氣息非常淡薄,只有點點泥煤可辨。口味上主要為瓜果甜味,同樣那丁點的泥煤煙燻可辨出威士忌的味道,橡木及香草香味猶在。餘蘊中等長度,主要延續果甜及橡木的味道。

雖則兩款好酒混在一起,但香氣及味道層次未有因此變得複雜,相反變得單調,由瓜果香味主導,威士忌及干邑兩者的特性也變得含糊,但喝起來也是美味的。如按只加入三數滴干邑來比較,果味稍為提昇但威士忌整體的風味變化不大,增加的點點果味未有令整體風格造成失衡,但亦沒有驚喜。

此外小弟亦以磁能線高科技練成了另外一款 Cognac Finishing 風味的威士忌,是為人頭馬VSOP單一麥芽威士忌:

Yamazaki 山崎 12 years Single Malt Whisky X
Rémy Martin VSOP Fine Champagne Cognac

按其逐小加入干邑於約 25 ml 的 Yamazaki 山崎 12 years Single Malt 的基酒中,其變化近似 JW Gold, 但可能由於山崎缺乏較重的泥煤煙燻風味,其威士忌的風格消失得更快,而其本身的林木香氣也變得含糊,但作為酒精類飲品,喝起來也算是可口的。

超高科技的磁能線山寨級 Cognac Finishing 迅間練成,也算是有點成果,相信超英趕美晉身紐倫港之日不遠矣。

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中山梅酒

港燦一說起梅酒,十之八九都會想到"搓喲"梅酒,雖則倭國還有不少其他品牌的梅酒,但"搓喲"始終比較耳熟能詳,小弟認為廣告的威力應記一功。

其實"強國"也有出產梅酒的,香港部份超市及國貨公司也偶見有售,價錢只約三數十元。小弟對梅酒不是十分熱衷,買酒飲酒的配額又有限,是故一直未有機會品嚐。

小弟在中山的表弟早前送了一瓶自家浸製的梅酒給小弟,近日開瓶試喝,幹! 真他媽的好喝!

氣味: 馥沃新鮮梅子皮的芬芳,梅子肉的香氣,青草氣息
口味: 酒液頗黏稠,蜜餞梅子,較酸的梅汁味道,梅子味道濃厚
餘蘊: 中等長道,蜜餞,梅汁
結論: 梅子味道豐厚,酒體扎實,無論氣味及口味均充滿芬芳的梅子味道,雖則略為酸了點,但冰過後酸味變得和諧,整體來說,這是一瓶上佳的梅酒,除了味道本身的精彩,人手釀製的心意更令人窩心。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東方禪味

甚麼是東方禪味?現在暫且放下,先行談談日本的威士忌。

倭國雖然朝拜美帝,但其威士忌卻是師承蘇格蘭,由竹鶴政孝及鳥井信治郎所創立的日本第一座威士忌蒸餾廠 - 山崎蒸餾所正式開展(詳見"竹鶴")。竹鶴政孝堅持傳統的蘇格蘭風格,但鳥井信治郎卻希望釀造適合倭人口味的威士忌,結果兩者各行各路,各自發展。到了今天,前者以傳統蘇格蘭風格的"余市"單一麥芽威士忌, 後者以東方風格的"響"調合威士忌及"竹鶴"調合麥芽威士忌分別於國際賽忌擊敗其老祖宗蘇格蘭,傲視世界的同級威士忌,日本的威士忌只是發展了數十年,便能擠身成為世界五大威士忌之列,殊不簡單。

威士忌的風味很大程度來自木桶,而"傳統"的木桶一般是美洲白橡木波本及雪莉桶和歐洲的橡木雪莉桶,這些橡木桶賦予威士的蜜餞,乾果,巧克力,堅果及香草等的"傳統"風味。鳥井信治郎所走的是"日本風味",其中的一個元素,就是他採用了另類的木桶來賦予三得利名下威士忌的"日本風味" - 日本水楢桶。三得利使用水楢桶,其原委可不是為了創造"日本風味",有說在二戰期間,日本當時無法從"米國"等的"敵國"進口橡木桶,只好以在北海道找到水楢木製作酒桶作為代替,但卻因此加入了所謂的"日本風味"。

說了那麼久,那所謂的"日本風味"及"東方禪味"到底是怎樣的呢?根據"專業"飲家所述,是一種近似日本線香的味道。線香?對,就是拜神的香。在鬼子佬眼中,嚐到這種"香"味就自然聯想到日本寺廟,想起日本寺廟就聯繫到所謂的"日本禪宗"。說水楢桶陳的威士忌有"東方禪味",小弟推想其原因就在於此。

三得利名下的山崎蒸餾所除了使用傳統的波本及雪莉桶外,也有使用水楢桶作威士忌的陳年之用。小弟以下介紹的這瓶酒,按資料得知也有部份原酒為水楢桶陳的,當然所佔份量多少以小弟的門外漢身份是不得而知的了。

Yamazaki 山崎 12 years, 700 ml, ABV 43%

氣味: 清爽麥芽, 花蜜,李子,香草,林木氣息
口味: 酒體紮實,麥甜,奶油,柑橘,辛辣香料,近似香薰油的味道,木質單寧
餘蘊: 中等長度,主要延續麥甜,柑橘及林木香味
結論: 香氣不錯,酒體紮實,唯味道較為單薄,但其清香的林木香氣頗為怡人。請恕小弟乃俗人一個,未能感受到多少"禪味",亦不覺有明顯的日本線香味道,不過其清新林木氣息及近似香薰油的味道也頗有特色。整體來說,這款酒是值得一嚐的好酒。

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玄門正宗

在十九世紀初,格仔裙王國的私酒泛濫全國。釀私酒者可不是全部也是一開始便存心犯法,只不過酒稅之高,另人難於"從良"。為了逃避稅官,很多私酒商都躲於深谷內釀酒,深谷內既有烘焙麥芽的燃料亦有充足水源,加上地點偏僻,實在是非常理想的釀私酒地點。當年的私酒商都是細規模的經營,很多連商號也沒有。買賣雙方交易時就好像"骯港"買賣老翻及私煙差不多,客人很多時只認得買酒的地方,其中於名為Livet 的河谷(格仔裙王國鄉下話,河谷叫作"Glen")一帶出產及售賣的酒素質頗高,受到買家的歡迎。不少私酒,無論是否產於 Glenlivet, 私酒商也標上該地的名稱來出售,當然,素質總難免會良莠不齊。

傳說英王 George IV 於 1822 大駕光臨 Edinburgh 擺和頭酒,Sir Walter Scott 給Glenlivet 的私酒與 George IV 品嘗,令他龍顏大悅,這不知道和 1823 年英國政府修改有關法令及降低酒稅有沒有關係,自此私酒轉正的大門打開了。

有一位史密夫先生於 1817 年從他父親手中繼承了家族於 1774 年開始營運的蒸餾廠,這位史密夫先生甚有先見之名,亦非常大膽,就法令修改及降低酒稅後便申請成為合法蒸餾廠,並於1824 年獲得執照,成為首間合法的蒸餾廠。這位史密夫先生的名字就是 George Smith。

為甚麼說他有先見之名呢?因為他的合法蒸餾廠的名字正正就是 Glenlivet! 其他人等休想再用此名字釀酒賣酒!

為甚麼說他大膽呢?釀私酒者有不少非善男信女,正所謂斷人米路猶如殺人父母。不少私酒商,甚至部份其後也埋街食井水的合法酒商也對 George Smith 不滿,不滿他獨佔了 Glenlivet 這個等同於優質的名字,"盜用"其名字的已算十分客氣的了,要喊打喊殺的也大有人在。George Smith 需要聘請保鑣保護他自己一家及看守蒸餾廠,此外還有傳說其蒸餾廠的地主借了兩把槍給他防身,雙鎗 Smith,型!

為了要終止這些無休無止的纏繞,George Smith 在 1870 年入稟法院霾清 Glenlivet 名字的使用權,可惜一年後 George Smith 離世,其後人 John Smith 繼承蒸餾廠並持續官司。最後於 1880 年法院頒下裁決, Smith 家族擁有的 "Glenlivet" 蒸餾廠正名為 "The Glenlivet"。法院可能要平衡利益及為大家留下下台階,其他的蒸餾廠可使用 "Glenlivet" 這名字,但是必需以 "-Glenlivet" 的形式加在自家蒸餾廠的名字後,如 "Macallan-Glenlivet",這個纏繞多年的問題終於有最後定案。

The Glenlivet 憑著玄門正宗的名字及優良的酒質使其業務蒸蒸日上,雖則你拿下了那個風光的名字,可是當威士忌的行業正規化,行內業者不斷提昇產品素質以迎合越來越大的市場,很多客人也了解價錢及素質才是最重要,不少廠家也建立了自家的名聲,以酒廠的自家名字營銷,因法規稅金私酒造就成的銷售地域因素的重要性也隨之變淡了,Glenlivet 這個名字的光環開始變得暗淡,不少當年拉衫尾沾 Glenlivet 名字之光的酒廠也紛紛棄掉 "Glenlivet" 的尾巴,最好以後不要再提那條尾巴,你說今時今日大名鼎鼎的 The Macallan, 現在有多少人知道 Macallan-Glenlivet 她這個舊名字?

話雖如此,The Glenlivet 今時今日還是一個響噹噹的大牌子,不個在飲家的心目中,Glenlivet 的意義也只是品牌的名字,其名字背後的歷史又有多少人有興趣去深究呢?

來! 開一瓶玄門正宗的 The Glenlivet 來喝喝,看看能否幻想到當年 George IV 感受到的美味!

The Glenlivet 18 years, 1 ltr, ABV 43%

氣味: 林木氣息,堅果,香草,李汁
口味: 麥甜,蜜餞,香草,點點肉桂,橡木,酒精感略重
餘蘊: 中等長度,主要延續麥甜及橡木的味道
結論: 一款四平八穩的 Speyside 風格威士忌,各種味道均適可而止,平衡度不錯,這酒的確是好喝的。但是人是很奇怪的,一個品學中上的學生雖然會得到他人的稱讚,但不會太多人在意,反之一個品學平平甚或不佳但卻有一兩項特別標青的"技藝"如精於籃球或田徑的學生,卻往往會成為風頭躉。你說,那些十優八優狀元的名字你記得的有多少個?但是那個擁有神秘會考成績卻精於機械創作如製作出水力火箭玩意的星之子,他的名字很多人也說得出吧! 這瓶酒可算是那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