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初,格仔裙王國的私酒泛濫全國。釀私酒者可不是全部也是一開始便存心犯法,只不過酒稅之高,另人難於"從良"。為了逃避稅官,很多私酒商都躲於深谷內釀酒,深谷內既有烘焙麥芽的燃料亦有充足水源,加上地點偏僻,實在是非常理想的釀私酒地點。當年的私酒商都是細規模的經營,很多連商號也沒有。買賣雙方交易時就好像"骯港"買賣老翻及私煙差不多,客人很多時只認得買酒的地方,其中於名為Livet 的河谷(格仔裙王國鄉下話,河谷叫作"Glen")一帶出產及售賣的酒素質頗高,受到買家的歡迎。不少私酒,無論是否產於 Glenlivet, 私酒商也標上該地的名稱來出售,當然,素質總難免會良莠不齊。
傳說英王 George IV 於 1822 大駕光臨 Edinburgh 擺和頭酒,Sir Walter Scott 給Glenlivet 的私酒與 George IV 品嘗,令他龍顏大悅,這不知道和 1823 年英國政府修改有關法令及降低酒稅有沒有關係,自此私酒轉正的大門打開了。
有一位史密夫先生於 1817 年從他父親手中繼承了家族於 1774 年開始營運的蒸餾廠,這位史密夫先生甚有先見之名,亦非常大膽,就法令修改及降低酒稅後便申請成為合法蒸餾廠,並於1824 年獲得執照,成為首間合法的蒸餾廠。這位史密夫先生的名字就是 George Smith。
為甚麼說他有先見之名呢?因為他的合法蒸餾廠的名字正正就是 Glenlivet! 其他人等休想再用此名字釀酒賣酒!
為甚麼說他大膽呢?釀私酒者有不少非善男信女,正所謂斷人米路猶如殺人父母。不少私酒商,甚至部份其後也埋街食井水的合法酒商也對 George Smith 不滿,不滿他獨佔了 Glenlivet 這個等同於優質的名字,"盜用"其名字的已算十分客氣的了,要喊打喊殺的也大有人在。George Smith 需要聘請保鑣保護他自己一家及看守蒸餾廠,此外還有傳說其蒸餾廠的地主借了兩把槍給他防身,雙鎗 Smith,型!
為了要終止這些無休無止的纏繞,George Smith 在 1870 年入稟法院霾清 Glenlivet 名字的使用權,可惜一年後 George Smith 離世,其後人 John Smith 繼承蒸餾廠並持續官司。最後於 1880 年法院頒下裁決, Smith 家族擁有的 "Glenlivet" 蒸餾廠正名為 "The Glenlivet"。法院可能要平衡利益及為大家留下下台階,其他的蒸餾廠可使用 "Glenlivet" 這名字,但是必需以 "-Glenlivet" 的形式加在自家蒸餾廠的名字後,如 "Macallan-Glenlivet",這個纏繞多年的問題終於有最後定案。
The Glenlivet 憑著玄門正宗的名字及優良的酒質使其業務蒸蒸日上,雖則你拿下了那個風光的名字,可是當威士忌的行業正規化,行內業者不斷提昇產品素質以迎合越來越大的市場,很多客人也了解價錢及素質才是最重要,不少廠家也建立了自家的名聲,以酒廠的自家名字營銷,因法規稅金私酒造就成的銷售地域因素的重要性也隨之變淡了,Glenlivet 這個名字的光環開始變得暗淡,不少當年拉衫尾沾 Glenlivet 名字之光的酒廠也紛紛棄掉 "Glenlivet" 的尾巴,最好以後不要再提那條尾巴,你說今時今日大名鼎鼎的 The Macallan, 現在有多少人知道 Macallan-Glenlivet 她這個舊名字?
話雖如此,The Glenlivet 今時今日還是一個響噹噹的大牌子,不個在飲家的心目中,Glenlivet 的意義也只是品牌的名字,其名字背後的歷史又有多少人有興趣去深究呢?
來! 開一瓶玄門正宗的 The Glenlivet 來喝喝,看看能否幻想到當年 George IV 感受到的美味!
The Glenlivet 18 years, 1 ltr, ABV 43%
氣味: 林木氣息,堅果,香草,李汁
口味: 麥甜,蜜餞,香草,點點肉桂,橡木,酒精感略重
餘蘊: 中等長度,主要延續麥甜及橡木的味道
結論: 一款四平八穩的 Speyside 風格威士忌,各種味道均適可而止,平衡度不錯,這酒的確是好喝的。但是人是很奇怪的,一個品學中上的學生雖然會得到他人的稱讚,但不會太多人在意,反之一個品學平平甚或不佳但卻有一兩項特別標青的"技藝"如精於籃球或田徑的學生,卻往往會成為風頭躉。你說,那些十優八優狀元的名字你記得的有多少個?但是那個擁有神秘會考成績卻精於機械創作如製作出水力火箭玩意的星之子,他的名字很多人也說得出吧! 這瓶酒可算是那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