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

長頸 FOV

FOV 在父執輩中是很受歡迎的,中檔價錢,質素不俗又有看頭,是被視作 VSOP 以上級數的干邑。FOV,應該是寫作 F.O.V.,全名是 Fine Old Vintage,這看上去不像是酒款的名字,反而像是酒款的描述,但這亦又不是 BNIC 的標準陳年標示,真的有點奇怪。雖則如此,中港台管他甚麼是酒款的描述還是商品名字,多年來都是以 FOV 或長頸作為這款酒的通用名稱的了。

FOV 是由 Denis Mounié 調配,Denis Mounié 在今時今日實在沒有太多人認識,這酒莊是於一八三八年由 Justin Denis 及 Henri Mounié 兩人擁有的兩塊葡萄田開始,其後以 J. Denis, Henri Mounié & Co. 的名字營運。Denis Mounié 當時不算是有規模的酒莊,但他們交到好運,他們的大香檳干邑獲得英王 Edward VII 的賞識,於一九零八年五月二十二日獲英王給予 Royal Warrant of Appointment,亦是干邑生產商獲頒授此資格的首例。Denis Mounié 自此之後,聲名大噪,業務亦蒸蒸日上。Denis Mounié 一直都是由家族形式經營,直到一九七七年業權賣了給擁有 Bénédictine D.O.M. 的公司,五年後轉手到 Hine,而後者後來被併入 LVMH。到了今天,以 Denis Mounié 之名的瓶裝干邑只有渺渺可數的古董級瓶裝偶見於市場,相信這酒莊如果還在釀酒的話,其原酒應該大部份用作調配之用了。

說回 FOV,這款酒是一酒商,有說是廣和洋行,於一九零零年代初找上 Denis Mounié,生產一批適合中國市場的干邑,主要賣到當年的華洋雜處之地上海。甚麼是適合中國市場的干邑?我找不都相關記錄,個人推斷為香甜柔順的口味吧。FOV 在上海應該很成功,到了百多年後的今天,FOV 在遠在南方的香港有仍然售,在婚宴上還有不錯的地位,雖則香港人現在只喝紅酒,但干邑的沒落於香港可不是戰之罪。FOV 現在香港的代理是酩悅軒尼詩帝亞吉歐洋酒香港有限公司 Moet Hennessy Diageo Hong Kong Limited。

小弟喝上了這款干邑,也是在近期出席的一場婚宴之上喝的。二十多圍酒席共有兩瓶 FOV,主力侍客的竟然是匪夷所思的用各大超市有售,以酒葡萄汁混入葡萄酒的果酒,但神奇的是這些所謂的果酒頗為暢銷,令小弟可以很專心的品嘗這傳奇的 FOV,侍應添完再添,還很有閒情逸緻即時寫下酒評,真是神奇中的神奇了。兩瓶 FOV 直到酒席尾聲還有一瓶未開,最後被我送到其中一席上挑機,當然我隨即閃人,笑觀他人苦鬥。

F.O.V. Cognac, 700 ml, 40%, sample ~80 ml

氣味: 葡萄乾,柑橘,果仁,朱古力,肉桂
口味: 葡萄乾,堅果,咖啡,啡糖
餘蘊: 稍短,朱古力,橡木,香料
結論: 香氣濃厚但不失柔和,有朱古力及香料平衡乾果香甜,表現甚佳。略輕至中等的酒體,軟滑柔順,味道層次較簡單及平面。餘蘊略短,但味道展現得不錯。整體來說,這是一款香軟柔順,甘香甜美,輕鬆易飲的酒,在大眾消費市場會受到歡迎。酒質不錯,售價不算高,有江湖地位,這戴上神秘面紗的干邑能賣上百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

余市十五

余市 Yoichi 威士忌在香港的型格人士圈中是很受歡迎的,雖則近期風頭已被停產及稀少價昂的輕井澤威士忌趕過,現在達人們玩的是競逐了多少不同芳華的輕井澤"藝妓"。也好,在他們的移情別戀下,希望其他倭國威士忌的價位可以有下調的空間。當然,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現實是每天也會有新練成的達人加入這型格圈中,這些倭國威士忌只會越賣越貴的。

小弟早前嘗過酒吧用的  NAS 余市入門版的十二年陳,可能是期望過大,實際喝起來不是那麼"傳奇"。酒友力奇早前給了一些余市十五年陳的酒餘予小弟,太高興了,要知道這酒在香港少數的大型酒行要賣上千六大洋,這價位的酒小弟是喝不起的,多謝力奇兄。

Yoichi 余市 15 years, 700 ml, 45%

氣味: 蜜糖,乾果,柑橘皮,拖肥,淡然煙燻,木質,香料
口味: 蜜餞,乾果,蘋果皮,輕淡泥煤,焦香多士,炭燒咖啡,拖肥
餘蘊: 中等長度,黑咖啡,烤焦木頭
結構: 香氣有點封閉,木頭氣味稍重,加水後加強鮮果香氣,木頭氣味減退,層次表現不錯。酒體柔順,油感,豐富層次佳。餘蘊焦香味稍重,乾身,但仍算和順。整體而言,正斗之選。這十五年陳的余市,終於表現出實力了。但再一次強調,喝這酒時千萬不要想起那要命的香港酒價。



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高地女王

我對歐洲歷史可說是一竅不通,雖則對中國歷史的無知程度也是相差無幾,不知道國民教育有沒有成人版的呢?有的話就好了,我可以用九十九元的優惠價參加北京唱紅團。我當然每朝早都會向團長報告生病不能同行,然後會自由行到各大景點"訪尋名醫"的了。

標題的高地女王,說的是命運坎坷的蘇格蘭女王 Marie Stuart, Queen of Scots (8/12/1542-8/2/1587)。瑪莉女王出生後六天,對,是六天,便因其父王 King James V of Scotland 仙遊而繼位為蘇格蘭女王。國家由攝政大臣管治,期間政治鬥爭不斷,六歲移居法蘭西避難,同年許配給細她兩年的法蘭西王子 Francis,其後於一五五八年以十六歲之齡和當年只得十四歲的 Francis 完婚。一年後法蘭西國王 Henry II of France 駕崩,由瑪莉女王的少年丈夫繼位為 Francis II of France,瑪莉既是蘇格蘭女王又是法蘭西國王配偶,好像很厲害,但其夫於一年後因中耳炎引致腦膿腫以十六歲之齡病逝,十八歲便守寡的瑪莉女王隨後返回蘇格蘭,之後兩次改嫁,於一次以檢舉她與其被教庭視為無效婚姻的第三任丈夫 Bothwell 合謀殺害其第二任丈夫 Darnley 為名的政變中被囚。

她於 2/5/1568 成功逃脫,著草到英格蘭找其父親的老表,當時的英格蘭女王伊利莎伯 Elizabeth 求救,怎料由於瑪莉女王的身份對英格蘭王位曾有爭議,伊利莎伯女王的一方為防她對其地位有任何影響,於是將她囚禁,以她寫給 Bothwell 的書函作為她是合謀殺死 Darnley 的證據,那些書函的真偽在當年及之後的歷史上均有爭議,那事件的書函被稱為 Casket letters,是歷史懸案之一。伊利莎伯女王的一方一直視瑪莉女王的存在為對伊利莎伯女王王位的一個威脅,在瑪莉女王被軟禁了十八年後,於一次名為 Babington 陰謀的事件中,伊利莎伯女王的一方以企圖行刺伊利莎伯女王及叛國罪將瑪莉女王處以死刑,瑪莉女王於一五八七年二月八日被斬首處刑,結束了她傳奇但坎坷的一生。

西人和中國人的思維真的是大有不同,有一個威士忌的品牌竟然用這被殺頭的落難女王的名字為名,比著是中國人,要為商號取名當然會取自有福氣及好意頭的人和事。話說這 Highland Queen 的品牌於一八九三年由 Macdonald & Muir Ltd. 建立,由二零零八年起由 Picard Vins et Spiritueux 營運。Highland Queen 系列有一款調合威士忌及五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分別為八,十二,十六及三十年陳,再加上一款一九八九年的記年瓶裝。我的這十二年陳樣本由酒友湯美提供,於此多謝。

Highland Queen 12 years, 700 ml, 40%

氣味: 蜜糖,柑橘皮,青草,烤麥包,香草
口味: 甜麥包,橙皮果醬,烤木頭,丁點香料
餘蘊: 稍短,烘焦麵包,木質單寧,香草
結論: 氣味雖稍淡但不錯,口味簡單但不薄,餘蘊稍苦但不過份。這是一款很清淡及輕柔的威士忌,如果幪瓶試飲的話,小弟會猜這是調合威士忌,但這並不含有貶義,只不過是指這款酒有調合威士忌的柔和易飲的特性而已。綜合評價,不過不失。喝過這酒後,我還是不明白這威士忌品牌和瑪莉女王有甚麼實質關係。




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非常精彩的 Glenmorangie Sonnalta PX

Glenmorangie 的 Private Edition 的系列,主要於免稅店發售,第一款的 Sonnalta PX 約於兩年多前推出,為標準波本桶原酒再作西班牙 PX (Pedro Ximenez) 甜雪莉桶過桶陳年,普遍評價甚高,我對這款酒有很大的興趣,但在機場錯過了一次後便一直未有再遇上。年初在免稅店見到 Private Edition 的第二款酒 Finealta 有售,我不容有失,立即買了下來,之後開瓶一嚐,果然是好酒,但這亦令我對 Sonnalta PX 有更強的興趣。早前我與家人於台灣旅遊後在台中的一個小機場的免稅店發現到這款酒,價錢還非常實惠,不用細想便將它買了回港。

Glenmorangie Sonnalta PX, Private Collection, 700 ml, 46%

氣味: 蜜糖,蜜餞,漿果果醬,葡萄乾,無花果乾,肉桂,薄荷
口味: 蜜餞,黑漿果,黑朱古力,拖肥,甘草糖,黑茶,多士
餘蘊: 中等長度,黑咖啡,櫻桃果茶,香料
結論: 氣味濃厚,香甜誘人,甜美的氣息層層滲出,精彩。酒體厚實,豐沛,層次佳,融和甜美。餘蘊的烘焙咖啡味道很香很精彩,一口喝下,令人欲罷不能,一口接一口,杯接杯的喝,正斗之選。好喝,輕鬆易飲,價錢實惠(當然是按台灣的免稅價),如果這款酒在層次深度及融合上有多一點點,這款酒絕對可入正到無朋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