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猜猜我是誰

早前"猜猜我是誰"這有獎問答遊戲風靡強國,香港身為強國屬下的一個小漁村當然也不能倖免,不少人士,尤其是長者,也紛紛"中獎",在經過中港兩地公安合力打擊下,近期這遊戲也沒有玩得那麼猖狂了。

不過小弟近月碰到了兩個"猜猜我是誰"的成員,耗掉了近六百港銀。

"甚麼?你沒有看警訊及正苦的宣傳片的嗎?"

有,當現有,宣傳片中的老人家還教我們要先和屋企人商量。不過小弟偏偏就沒有和屋企人商量,結果耗掉了近六百港銀。小弟也不是蓋的,小弟將他們的名字記下還拍下了他們的照片。以下是其中一個"猜猜我是誰"的成員的名字。

Dun Bheagan Single Malt Lowland 8 years, 700 ml, 43%

"甚麼?是威士忌?"

對,當然是威士忌了,難道你以為小弟真的會被騙嗎?

這是一款獨立裝瓶廠 Independent Bottler (IB) 的威士忌,不過不同於一般的 IB 威士忌其招紙上會提供原酒的蒸餾廠資料,這款 IB 威士忌是沒有標示原酒的蒸餾廠的名字的。有關獨立裝瓶廠的其他資料,請參閱"獨立萬歲"一文。

Dun Bheagan 是 Ian Macleod 名下的其中一個獨立裝瓶廠威士忌品牌,這款威士忌是屬於 Dun Bheagan 8 Years Regional Malts Collection 系列,這系列有六款威士忌,包括 Highland, Speyside, Island, Islay, Lowland 及 Pure Malt。全線產品不提供原酒的蒸餾廠資料,以 ABV 43% 裝瓶,並不作冷凝過濾,不錯的瓶裝規格。

這款 Lowland malt 在飲家圈中有不少人猜想其原酒的蒸餾廠,不過相比其他地區,Lowland 是比較容易猜中的,因為現存並還在營運的 Lowland 蒸餾廠只有三間,分別是 Auchentoshan, Glenkinchie 及 Bladnoch。那些停產或閉廠的存貨不計,為甚麼不計?當然了,那些存貨是很珍貴很搶手的,那會裝瓶賣你三百元不到的酒?。計現存並營運的蒸餾廠機會率為三份一,Bladnoch 於二千年才復產,入選機會不高,那麼只剩下 Auchentoshan 及 Glenkinchie 了。 Auchentoshan 是唯一真正採用三次銅壺蒸餾的酒廠,其風格應該和 Glenkinchie 有所差別。有不少品飲經驗豐的飲家,他們嚐過不少這些酒廠的出品,要猜中這是那間酒廠的出品,應該不算太難的。

來,開瓶一嚐這神秘的低地威士忌吧。

氣味: 清新,薑皮,花蜜,青草,海藻
口味: 清爽,柔和,蜂蜜,蘋果,烤穀物,橡木
餘蘊: 中等長度,烤燕麥,橡木
結論: 氣味清新,口味爽脆,酒身柔順,氣味及味度上較簡單,不過輕鬆易飲,在夏天飲用尤其合時,令人有一杯接一杯喝下去的衝動,配合其廉宜的售價,飲得過。

小弟品飲經驗淺薄,低地威士忌只在品酒會上喝過一小杯 Auchentoshan 十二年陳標準版,基本談不上去參與猜測這款酒的真身。根據不少飲家的意見,這款酒的清新柔順有三次銅壺蒸餾原酒的風格,再對比兩間酒廠的相近陳年瓶裝,大多數的飲家結論為 Auchentoshan 的出品,好些國外酒商的銷售網站甚至直接指出這款酒的來源就是 Auchentoshan 的出品。是真是假?管他的,小弟只知這款酒價錢相宜又好喝就是了。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蘇格登單一麥芽威士忌

蘇格登 Singleton 並不是一間蒸餾廠的名字,這是 Diageo 旗下的一個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有別於傳統的以個別蒸餾廠出品進行宣傳推銷,例如 Talisker 的海風 及 Coal Ila 的煙燻等, Diageo 以 Singleton 作為品牌,重點宣傳其品牌威士忌的整體風格及特色,蒸餾廠在宣傳上的重要性相對較輕。事實上在不同地區銷售的 Singleton,其使用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是各有不同的,歐洲為 Dufftown, 美洲是 Glendullan,而亞洲為 Glen Ord。

雖則單一麥芽威士忌近年正在普及,不少酒商也加強推廣,但對不少人來說蒸餾廠的名字較多,風格不一,比較難記。 Diageo 以單一品牌推廣其名下的麥芽威士忌,在管理上會較為簡單。宣傳的重點是品牌的統一形象及風格,不同地區飲家的口味就配搭相應口頭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如亞洲飲家偏好較甜的口味,那麼亞洲版的 Singleton 十二年陳就是 50% 雪莉桶和 50% 波本桶調配的 Glen Ord,標準版的 Glen Ord 則是 5% 雪莉桶和 95% 波本桶調配的。這種手法可集中資源進行宣傳推廣,又可彈性地適應地區市場變化,由二零零六年六月於亞洲首先推出 Singleton of Glen Ord,接著於同年八月於歐洲推出 Singleton of Dufftown,到二零零八年推出美洲版的 Singleton of Glendullan,Singleton 這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已經覆蓋世界的主要市場,到了今天,不少普羅飲家也認識 Singleton 這品牌及加入單一麥芽威士忌飲家的行列,Diageo 這個宣傳推銷策略可算是相當成功的了。

在香港這個威士忌飲家兩極化的市場,富貴達人級飲家只飲罕有貴價貨,對 Singleton 這"通俗"品牌不會有興趣建。普羅飲家又只會喝綠茶芝仔, Singleton 這貴上一截的單一麥芽威士忌當然不會買來喝。最重要的是無論那個階段的飲家現在只會喝紅酒,對,只是紅酒,沒有白酒的。分別只是大 6 蝗虫只喝波都五大,陀地有錢 L 喝 DRC,窮L就喝超市廿多元起一枝的廉價貨。烈酒市場和"紅酒"市場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Singleton 在香港,怎麼樣也紅不起來。

小弟現在介紹一款 Singleton,樣本來自烈酒夜宴,約 120 ml 分三天品飲。

Glen Ord 15 years, Singleton, 700 ml, 40%

氣味: 濃厚,蜂蜜,香梨,海藻
口味: 柔順,蜜糖,蘋果,香草,烤果仁,微鹹,橡木
餘蘊: 中等長度,蘋果,橡木
結論: 氣味香濃,充滿濃厚蜜糖甜香,點點的海藻帶來海洋味道。酒身柔順,味道豐富,層次頗佳,甜美怡人,平衡度很好,餘蘊的蘋果及輕柔橡木為這酒劃上美好的句號,好酒。小弟早前在酒展試飲過同系列的十二年及十八年陳,可能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及樣本份量太少,小弟對這兩款酒沒有特別的印象,不算差但亦沒有特別。在合適的品飲環境及充足的樣本下,小弟可以充份欣賞到這款於二零一零年五月於台灣上市的 Singleton of Glen Ord 15 years 的美味。


2011年7月5日星期二

Something Special

Something Special 是一款蘇格蘭調合威士忌的名字,由 Hill Thomas & Co. Ltd. 生產。William Hill 於一七九三年始創的他的酒業生意,其後由 Hill Thomas & Co. Ltd. 營運。Special Special 現在由 Pernod Ricard 分銷,被港人熟悉的同門有芝華士及百齡壇。

這款酒的主要市場為南美及南韓,所以在香港是很罕見的。小弟現在要介紹的這瓶 Something Special 由 Seagram 分銷於"強國"銷售的,Seagram 的飲料業務於二千年被 Pernod Ricard 買下。

Special Special, Blended, 750 ml, ABV 40%

這款酒的酒質是否酒如其名的 Something Special 呢?樣本來自烈酒夜宴,約 120 ml 分三天品飲。

氣味: 花蜜,蔗糖,香草,生木頭,酒精感
口味: 輕盈,烤麥芽,黑糖,紅茶,舊衣櫃木質
餘蘊: 略短,紅茶,烤木
結論: 氣味略淡,生木頭氣味並不討好。酒體較輕,酒質尚算柔順。餘蘊略短,稍欠力度。整體表現不算差,不過亦無甚特別。Something special? Nothing special!




2011年7月1日星期五

經典干邑

經典的東西,不一定是最昂貴,最罕有,最高級或最高質的。所謂的經典,就是那些在某一範疇上最膾炙人口,最且代表性,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如就標題所述,如果訪問普羅大眾的白蘭地飲家,除了小數的有錢人及型格之士外,你得到的答案,小弟相信不會是路易十三,人頭馬 XO 又或軒尼斯 XO。到底是那一款干邑可稱經典呢?對小弟個人來說,這會是藍帶馬爹利干邑。

在介紹藍帶馬爹利干邑之前,小弟拾人牙慧,先行簡單介紹馬爹利這品牌的歷史。馬爹利 Martell 的干邑事業早於一七一五年建立,一直為 Martell 的家族生意。直至一九八七年,Seagram 購入 40% 的馬爹利股權,在隨後與 Grand Met 的收購戰後,Seagram 最終取得馬爹利 100% 的控制權,自此馬爹利的家族型式的經營生意亦告終止,馬爹利干邑最後跟隨併購潮,走上企業營運的戰場上了。馬爹利於 Seagram 的經營下走了下玻,馬爹利最後於二千年被併入 Pernod Ricard 旗下,經過重組改革後,其業務不止重上軌道,還有甚佳的增長,到了今天,馬爹利已晉身為世界知名干邑品牌之列了。

藍帶馬爹利 Martell Cordon Bleu Cognac 於一九一二年由 Edouard Martell 所創,由多達一百五十款不同的原酒調配,而邊緣區 Borderies 的酒佔有較高的比例,故此花香是這款酒的其中一個主要特徵。在調配完成後,酒液會存如木桶中多六個月,意使調配的不同原酒能更加融和。

藍帶馬爹利對小弟的父執輩來說,可是最受歡迎及重視的白蘭地。當年 XO 及 Extra 等並未在普羅大眾飲家普及,當然,價錢也是一重要因素。藍帶馬爹利在當時可以說是高級白蘭地的代表,不要說可以擁有一整瓶,於宴會上有機會喝上一兩杯已可樂上數天,是早茶時與茶客間的好話題。

今天香港的中青兩代已經很少喝白蘭地了,甚麼是經典白蘭地根本上是一個無關痛癢的話題。今天白蘭地在"強國"仍然有價有市,有不少飲家認為藍帶馬爹利雖則不是標示為 XO,但酒質絕對可以相比較,其價錢其實和不少大牌之的 XO 干相差無幾。有些資深飲家認為舊版的藍帶馬爹利比新版的好上很多,年代久遠的藍帶馬爹利在國內可以賣到很好的價錢。這些舊版的藍帶馬爹利在香港少數的酒行仍然可見,價錢很高的,聞說買的都是"強國"大款。如果你家中的組合櫃內還有一兩瓶這樣的傳世"寶物",你還是仍舊當"寶物"一樣繼續收藏好了,收酒的酒商不會付"天價"收購你的"寶物",他們的收購價和"零售"價相比,可以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你沒有他們的國內銷貨渠道,他們賺錢你是恨不到的了。

品飲樣本來自烈酒夜宴,品飲樣本120 ml,分三天試飲。

Martell Cordon Bleu Cognac, 700 ml, ABV 40%

氣味: 蜜餞,柑橘,乾花,焦糖,葡萄乾,香料,酒精感略重
口味: 中等酒體,黑咖啡,葡萄乾,乾棗,玉桂,橡木
餘蘊: 長,薄荷,香料,橡木單寧
結論: 氣味不錯,不過酒精感有點刺鼻。酒身不算厚,但尚算柔順,味道頗濃,不過層次並不算太豐富。這酒頗耐嚼,餘蘊很長,不過稍欠精彩。無論如何,整體表現非常不錯,平衡度甚佳,但考慮其香港零售價達千元港幣,這酒只能算是飲得過。

這是新版的酒,瓶口還有防止回灌的裝置,有可能是國內銷售版。這款新版的藍帶馬爹利,在看到那個擰蓋及防止回灌裝置之後,印象分已扣了一點,小弟老土落伍的思維認為一瓶高級的干邑還是應該使用木塞的。雖則品酒是應該按酒質評定,但小弟只是一個一般的消費者,小弟是不懂得"專業"的評分的,主觀的喜歡就是喜歡,不愛就是不愛。小弟於數年前喝過兩杯十多年前版本的藍帶馬爹利,當時並未開始品賞白蘭地,但亦有"叮"一聲的感覺,印象中果香較濃,酒身亦較厚,很好喝。不過說實在的,由於事隔多年,印象又模糊,喝的經驗又少,不能評論新不如舊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