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

沒有老妖的黑山 An Cnoc

An Cnoc 在蓋爾語的意思是黑山,這座黑山沒有老妖,有的只是老酒。An Cnoc 是一所位於斯珮區的麥芽威士忌蒸餾廠,這品牌於香港市場來說是非常冷門的。

An Cnoc,又名 Knockdhu,由 Distillers Company Limited (DCL) 於一八九三年建立,這是 DCL 自行建立的第一間蒸餾廠。Knockdhu 的命運和很多蘇格蘭的蒸餾廠相似,經歷過多次閉廠及轉手,現在由 International Beverage Holdings Limited 所擁有,同門有 Balblair, Balmenach, Pulteney 及 Speyburn。關於其品牌的名字 An Cnoc 及 Knockdhu,早年曾經多次轉換,初時叫 Knockdhu,為免和另一間名字相似的蒸餾廠 Knockando 混淆,其名字於一九九三年轉為 An Cnoc,但於數年之後卻又改回為 Knockdhu,直至二零零三年又改為 An Cnoc,其後這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多謝酒友的關照,提供一份 An Cnoc 的樣本給小弟品嘗。這是 An Cnoc 的十二年陳,雖則是為入們版,但這正好可以好好了解其基本風格。

An Cnoc 12 years, 50 ml, ABV 40%

氣味: 清淡,蘋果,花香, 奶油,香草
口味: 酒身較薄,麥甜,柑橘,堅果,烤木
餘蘊: 略短,奶油,烤木焦苦
結論: 氣味較淡,酒身略薄,味道層次稍嫌簡單。不過調子頗為清脆,輕鬆易飲,作為夏日之酒或夾於厚重酒款之中作清新味蕾,誠然為不錯之選,綜合評價為不過不失。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漁市單一麥芽威士忌

漁市?余市?小弟沒有寫錯標題,小弟前文已經介紹過日本的余市單一麥芽威士忌,小弟這次要介紹的,的而且確是來自蘇格蘭的漁市單一麥芽威士忌。

蘇格蘭大部份的蒸餾廠都建於城鎮之外,無他的,一方面蒸餾廠本身及倉儲佔地頗多,另一方面水源,運輸及排污等因素皆對市民生活有所影響。小弟現在要介紹的蒸餾廠不單止建於城鎮之內,那城鎮還要是一個漁港呢。

Pulteney 是一所位於北高地一個名為 Wick 的城鎮中的蒸餾廠,Wick 於一八零零年代開發,主力為提供捕捉鬼子佬很愛吃的鯡魚 Herring 漁船集結的漁港。傳說於最鼎盛時期有達千艘漁船於 Wick 停泊,以 Wick 作為捕魚基地。船多人亦多,人多酒鬼多,威士忌的需求亦隨著漁業的興旺而與日俱增,當時除了按正途輸入的威士忌外,亦有當地私釀的威士忌。就在當地人對威士忌的渴求下,James Henderson 於一八二六年於鎮上建立名為 Pulteney 的麥芽威士忌蒸餾廠,生產及提供威士忌以滿足當地人的需求。有趣的是蒸餾廠工人會於捕魚旺季兼職漁夫,桶匠除了製作酒桶外,還會順手箍鯡魚桶的。

隨著不可抗拒的時勢變化,Pulteney 和其他的蒸餾廠有著相似的命運,於一九二零年後經歷低潮,多次的休停及擁有人的更替,最後到了一九九五年由 Inver House Distillers Ltd. 購入,著手營運,調整經營方向,並更名為 Old Pulteney, 於一九九七年正式推出自行瓶裝的十二年陳單一麥芽威士忌,隨後亦推出更高年份的十七年及二十一年陳標準瓶裝。與其他的蒸餾廠及品牌比較,Old Pulteney 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原廠瓶裝是起步得有點遲。到了今天 Old Pulteney 的瓶裝線已經非常成熟,市場的發展亦算有成績了。

Old Pulteney 在香港的市場還算是冷門的品牌,Old Pulteney 的樽身以銅壺蒸餾器為造型,頗為特別。那麼酒質呢?來一瓶基本酒款來嚐嚐看吧。

Old Pulteney 12 years, 50 ml, ABV 40%

這是 Old Pulteney 的基本酒款,樣本由酒友送贈,於此先行謝過。

氣味: 花蜜,乾棗,蜜餞,奶油,一抹海風
口味: 中等酒體,麥甜,輕煙燻,微鹹,橡木
餘蘊: 中等長度,烤麥芽,烤木,薄荷
結論: 香氣表現頗佳,花蜜伴以淡淡海風,既不過甜亦不過濃。酒液圓潤,各種味道調和,平衡度頗佳。這款酒雖然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其平衡的酒質著實不錯,各類甜香加上淡淡海洋風味,不慍不火,令人喝得舒暢,飲得過。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余市單一麥芽威士忌

日本威士忌近年在達人圈子內大熱,余市 Yoichi 是其中一個熱門品牌。近期日元升水,加上日本地震及核危機的影響,大部份的日本威士忌均紛紛漲價,除了宮城峽因傳說於天災後有可能永久停產而炒價高企外,熱門的余市也"受惠"於災情而漲價,十二年陳的余市售價已貼近十八年陳的格蘭菲迪了。

這樣的炒價貨,不是小弟這窮 L 可消費的,余市這傳奇佳品對小弟來說變得可望而不可即。有幸於酒聚中有酒友貢獻出以下這款余市威士忌,小弟才有機會一嚐這酒。

Yoichi 余市, NAS, 500 ml, ABV 43%

這並不是標準的基本款,這款酒是沒有陳年標示的,一般來說即是年青的威士忌,聽聞這款酒主要用於日本當地的酒吧。雖則如此,這款酒在香港的零售價達三百八十元,不要忘記其容量只有五百毫升而已,換算為一般的標準瓶裝容量七百毫升來算,這款年青威士忌的售價高逾五百元,比威士忌中的勞斯萊斯麥加倫十二年陳還要貴。裝了約一百二十毫升樣本分三天品飲,且看看這麼貴的余市是否物有所值。

氣味: 蜜餞,乾棗,多士,酒精感略重
口味: 酒身較薄,油脂,烤麥芽,淡泥煤,煙燻,橡木
餘蘊: 略短,烤焦麵包,橡木
結論: 氣味上不錯,酒身較薄,但油脂豐足,酒身軟滑。味道層次簡單,適度的煙燻提供力度,挽回薄弱酒體的不足。餘蘊略短,不過回味不錯。小弟沒有"型格之士"及"威士忌達人"的包袱,無需逢日必捧,小弟可以業餘飲家的身份喝酒評酒,以酒質及價錢論,這酒算是不過不失。不過這款酒只是酒吧用酒,不可和其標準版相提並論,要了解余市的真正實力,真的要待機會一嚐其標準的入門版十年或十二年陳了。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響十七

日本威士忌在香港的大眾市場不算熱門,無他的,價錢較高,款式較少,售賣渠道不多,亦沒有大力的宣傳。但在"高楷"飲家市場來說,日本威士忌近年卻被受追捧,有價有市,喝日本威士忌,尤其是單一麥芽威士忌,更加是高品味的表現。小弟現在要介紹的,雖然不是炙手可熱的日本單一麥芽威士忌,但也是備受推崇的響十七年調合威士忌。

Hibiki 響 17 years, Japanese Blended Whisky, 700 ml, AV 43%

響 Hibiki 是三得利的旗艦產品之一,於一九八九年上市,對象為高級的送禮酒款。除了穀物原酒外,響調合了多達三十六種麥芽原酒,被稱為「和諧的麥芽交響曲」。響貴為高級的送禮酒款,包裝上頗為用心。瓶身上垂直的二十四切割面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與及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日作不息,四季變化,貫徹響與大自然的和諧及共鳴的意念。招紙以越前紙製作,招紙上的"響"字為日本名書法家荻野丹雪所書。

賣完廣告,是時候開瓶見真章。品飲樣本來自酒友的貢獻,樣本容量約一百二十毫升,分三天品飲。

氣味: 蜜餞,花蜜,乾棗,橙皮果醬
口味: 中等酒體,麥甜,柑橘,香料,木刨花
餘蘊: 中等長度,烘麵包,橡木
結論: 氣味上表現頗佳,氣味不算濃厚,但豐富多層次,香甜怡人。酒體不算重,與氣味比較有點落差,味道不算豐富,層次亦較薄,麥芽味道頗突出,幽幽的香料和柔順的橡木豐富了層次。餘蘊不算長,但透出誘人的烘麵包味道,配合柔順的橡木單寧,為這酒劃上美好的句號。這款酒算是好喝,唯未有"叮"一聲的精彩之感。響十七與其他相近陳年的調合威士忌比較,如 Ballantine's 17 years 及 JW Gold Label 18 years,還相差了一點距離,但售價卻要高出了一些。以其背景,包裝,酒質與及售價綜合而論,這款酒是飲得過的。